赵海峰,男,汉族,1963年生,江苏连云港人。1984年参加工作,198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法国巴黎第一大学欧洲刑法与刑事政策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法学硕士。现任国家法官学院三级教授。
学术方向:
在几十的教学和研究中分别就国际法和国内法的十余个课题进行了研讨,取得了包括著作30部、论文、课题成果、译文等100余篇的一系列成果。研究涉及国际法特别是外层空间相关的法律和政策问题,同时对“一带一路”司法案例、国际司法制度和国际司法程序等问题进行了思考,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对一些比较法的问题如欧盟制宪、废除死刑以及教学中的问题“研究讨论教学法”在法学教学中的应用问题,也进行了探索。2017年12月,获得中国空间法学会“首届全国十佳国际空间法学工作者”称号。
学术成果:
(一)著作
1.《国际司法制度初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9月出版,专著,;
2.《欧洲法问题专论》,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年2月出版,主要作者;
3.《国际法学》,科学出版社,2009年1月出版,主编;
4.《欧盟宪法条约与欧洲法的新发展》,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8年出版,主编;
5.《理工科高等学校法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年6月出版,主编;
6.《国际法与比较法论坛》第一到第四辑,中国法制等出版社,2006年到2012年出版,主编;
7.《空间法评论》第一到第七辑,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6年到2017年版,主编;
8.《欧洲法通讯》第一到第五辑,法律出版社,2001年到2003年出版,主编;
9.《国际法上的废除死刑》,William Schabas著,法律出版社,2008年10月出版,第一译者。
(二)论文
1.《民间资本参与航天发展的政策研究》,《空间法学研究年刊(2020)》中国宇航出版社,2021年12月版,课题成果报告,课题主持人;
2.《积极发挥指导性案例在“一带一路”建设司法保障之指引作用——以首批“一带一路”建设专题指导性案例为切入点》,载《人民司法司法案例》,2019年第17期,第一作者;
3.《“一带一路”空间信息走廊建设法律问题研究》,《空间法学研究年刊(2018)》中国宇航出版社,2019年12月版,课题成果报告,课题主持人;
4.《完善“一带一路”司法服务和保障体系——以涉“一带一路”建设典型案例为切入》,载《法律适用司法案例》2018年第16期,第一作者,;
5.《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法律体系构成研究》,《空间法学研究年刊》2018年10月,课题成果报告,课题主持人;
6.《中国航天商业化及法律政策问题研究》,载《国际太空》2017年第10期,第一作者,;
7.《中国参与国际司法的路径选择》,载《学术交流》,2014年第4期,第一作者,;
8.《外空军事化的法律学说评析》,第一作者,载《学术交流》,2013年第3期;
9.《欧洲外空法律政策及其对中国与亚洲的影响》,载《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期(第24卷第1期);
10.《外空武器化与国际法治》,载《学习与探索》,2011年第2期;
11.《论国际司法程序的发展及其对国际法的影响》,载《当代法学》2011年第1期;
12.《中国与国际司法机构关系的演进》,载《法学评论》,2008年第6期;
13.《论国际司法程序中的法庭之友制度》,载《比较法研究》,2007年第3期,第一作者;
14.《论月球开发的若干法律问题》,载《黑龙江社会科学》,2010年第2期,第一作者。